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16岁小选手武亦姝最终胜出,获得冠军。在当天的比赛中,武亦姝强势返场,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在“飞花令”环节,武亦姝再度展现出她惊人的诗词储备。(相关报道见B02、B03)
这两天,朋友圈简直被诗词大会和武亦姝刷屏了。有人说武亦姝满足了人们对“古典才女的所有幻想”,还有人讲要买几本诗词来好好温习一下,也有人表示要以武亦姝为范本培养自己的孩子。其实不仅仅是武亦姝,在这档节目里,还涌现出了其他选手。拿上海来说,还有16岁的姜闻页、13岁的侯龙雯。她们不是读高中,就是读初中,都有江南少女的清雅。“武亦姝现象”的出现,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
没有一个人的成长,是可以完全复制的,武亦姝也是如此。从这意义上说,“武亦姝现象”,或曰““诗词综艺热”的产生是一种偶然。特别是当我们接受了“娱乐至死”的观点,认为大众文化已经被消费主义裹挟时,更容易得出偶然的结论。但真要深入社会肌理,就可能有不一样的认识。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诗歌,被视为中国新诗诞生的标志,至此已经100年了。有趣的是,有人统计,全国的旧体诗人数量实际超过新诗人。拿第一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来说,就收到了1.2亿首投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传统诗歌依然有着广泛受众。再看我们身边,其实有着许多传统诗词爱好者。据了解,上海诗词学会目前注册会员800人左右,最年轻的是大一学生,此外还有大量民间诗社存在。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现象的必然性。
网上流行过一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曾读过的书。以一个民族为单位,更能看到这种气质,而且应该相信,一旦春风化雨,这种气质一定会散发出来。
一个社会的发展,不排除会存在物质和文化的脱节,但当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回过头来追求文化同步。“武亦姝现象”的产生,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体现了当代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近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指出,“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等的扶持”,这也为经典诗词的勃兴创造了条件。
“武亦姝现象”的产生,既有偶然也有必然。作为个体,“武亦姝现象”可能是偶然的,但只要有着深厚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只要提供广泛的机会,没有武亦姝也会有其他选手出现。这就是必然,“诗词综艺热”也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这也启示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众文化并不必然表现出庸俗肤浅,依然有传统文化的一席之地。只是,传统文化的勃兴需要机会,而就当下而言,这种机会还不算太多,但“诗词综艺热”为人们重新认识、拥抱传统文化提供了一次颇具深度和广度的新契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