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
东南卫视《天籁之声》于今晚开播,中国顶级民歌歌手加盟,坚持节目的高品质。《天籁之声》独辟蹊径,将民族音乐与电视综艺相结合,用传承和保护来实现电视价值的回归。
文| 夕姐
在如今的电视传播环境中,音乐节目并不是一种稀缺的品类,因此如何创新就成为摆在所有创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而做、为谁而做,往往是电视节目创新的最根本的出发点,也是当下电视综艺最需要重拾的初心和本心。
新年伊始,一些音乐节目开始相继上档,路径和面向也各有不同。与普遍追求大众流行音乐和娱乐化追求节目不同的是,东南卫视的《天籁之声》独辟蹊径,将民族音乐与电视综艺相结合,用大众文化的方式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成为这档节目的一个显著特征。
节目于今晚(1月26日)起每周四晚21:10黄金时段在东南卫视播出,1月28日(大年初一)起每周六晚21:00在海峡卫视播出。首期节目中,龚琳娜、戴荃、央吉玛、哈雅乐团、阿鲁阿卓等各民族歌手的代表齐聚节目,歌唱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
在传统的审美评价中,这些民族歌手连同他们带来的民族歌曲,都不属于大众的范畴,曲高容易和寡,因此也成为一般电视节目不会轻易去触碰的题材领域,但看过节目之后,观众会发现和体会到,这些民族音乐与生俱来的魅力所在,这种力量恰恰因稀缺而变得珍贵,《天籁之声》在用一种传承和保护的方式实现电视价值的回归,并有可能借此在一片繁荣与浮躁中实现某种突围。
中国顶级民族歌手加盟,打造民族音乐的“天籁”盛宴
56个民族,为中华文化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内涵和面向,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与伦比的一种文化财富,对电视创作来说,实际上是长期被忽视却蕴含巨大能量的金矿,当然,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电视这种大众文化传播方式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天籁之声》看到了这样的机会,也明白这样的责任,因此这档主打民族音乐的节目被推出之时,创意还是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赞赏。创意是一方面,如何将创意落地,则成为了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同样重要。
事实上,在过往的一些节目中,也有不少主打民族文化的标签,但其中的很多,都流于概念和表象,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不深入传播自然也就显得非常浅显。
《天籁之声》并不想做民族文化的表层展示,而是通过对每一种民族音乐的细致、极致展现来还原丰富厚实的民族文化,用大众化的手法让观众看到、感受到民族文化本身有形无形的魅力。
首先在选人上,《天籁之声》试图去集结了民族音乐最具代表性的歌手,既有为大众所熟知的龚琳娜、腾格尔等歌手,也有一直在坚守并致力于民族音乐传承的歌手,哈雅乐团、央吉玛、阿鲁阿卓、阿来等歌手都对本民族音乐有着深刻的情感和传承,他们的音乐背后有着各民族文化厚实的积淀。
顶级民族歌手的汇集,并不指咖位和人气的大小,而是他们的加盟,能够带来民族音乐的最高盛宴,从而让观众感受到真正的民族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从首期节目中可以看到,这些民族音乐的歌手们对于音乐都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执念,龚琳娜拄着拐参与彩排和录制,一切还都亲力亲为;哈雅乐团在节目录制前一天还在打磨乐曲,因为理念与乐队发生分歧而不断磨合。
正是因为坚持,这些民族音乐才找到了立命和传承的根本,而这也正是节目保持高品质的动力。
立志保护与传承,电视综艺价值传播的一种回归
看过节目过后,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天籁之声》的品质感和观赏性其实是很高的,通过任务发布、再创作等环节,让节目仪式感和悬念感十足,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与此同时,节目一方面用表演的方式对民族音乐进行直观呈现与展示,另一方面也对这些民族歌手们在表演背后的故事进行呈现,他们对于音乐的执着与专业,表演背后的心路历程都构成了厚实的看点。
好看往往意味着传播度,而电视内容的传播是一个复合交织的过程,具有价值感的题材和内容也需要电视的观照,事实也证明,价值传播往往也能够收到不俗的传播效果。
浮躁的传播环境,让肤浅与表象的内容登堂入室,这是一种更便捷的路径,但并不应该成为电视的主流,只有背靠厚实的文化积淀,才有可能实现更广大和更久远的流传,经典从来不是毫无根基的浅薄可以造就的。
《天籁之声》将民族文化与综艺手段进行嫁接,用大众化的手段去展示和传承民族文化,试图用音乐这种最具表现力的因素去让民族文化真正走进每个普通人的心里。
在首期节目中,观众真正可以欣赏到来自各民族最优美的旋律,央吉玛对门巴族经典旋律的演绎、哈雅乐团带来的真正的蒙古族歌曲、龚琳娜对屈原楚辞《山鬼》的演绎等等,都让观众看得痴醉。
摒弃了口水化的民族音乐的展示路径,而是用真正的民族音乐去直抵人心,这实际上是对广大观众在音乐审美上的一次重新启蒙。
而这正是节目创作的初心所在,从对民族文化的认可与保护入手,通过电视综艺这种大众手段去不断传播和传承,这实际上也是电视综艺价值传播的一种反刍式的回归,返璞归真却更具魅力,或许《天籁之声》不会成为一档大众意义上的爆款,却足够打动人心,也让电视的价值传播得到回归和释放。
坚持“品质”为核,不忘真心、初心、本心
《天籁之声》的魔力就在于它具有一种安静的魅力,不躁动却直击人心,这种力量看上去绵软,却后劲更足。
品质是这档节目的一个标签所在,节目从选人到环节设置再到制作,都在力求精品化,节目制作方表示,在同类节目中,《天籁之声》用了两倍的制作费用,力求用精致化的视听语言去传达和传承这些来自民族民间的天籁之声。
事实上,坚持品质化发展正是东南卫视近年来节目打造的核心,也是2017年的一个不变的关键词。不求数量,但求品质,让观众欣赏到最具文化性和品质感的有营养的节目,是东南卫视不变的真心、初心和本心。
《天籁之声》由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作为指导单位,被看做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新模式。节目不强调激烈PK和淘汰,不让民族音乐有高下之分,让更多人欣赏到最纯净、最本真的民族音乐。
东南卫视总监助理王丽明表示,东南卫视节目创作的目标就是要做能给自己的孩子看的节目,2017年一系列节目将在这样的宗旨下上档,体现频道自身的真心、本心和初心。而对于海峡卫视来说,《天籁之声》显然也承担着民族音乐海外传播的样例和范本。
《天籁之声》已经起航,它的价值回归和传承才刚刚开始,令人期待。
欢迎关注“看电视”!
深度行业透视、独到客观评论、新鲜内幕资讯
广电行业、文娱产业资深媒体人运营打理
看电视,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见识的内容行业自媒体。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