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众
没想到,偶像类养成类节目在2016年全线“扑街”了。
1月14日,湖南卫视《一年级·毕业季》正式收官,对于这个从第一季就始终坚持原创的节目来说,三季下来确实不容易。目前为止,相较于前两季取得的收视来看,第三季明显火力不足。
《一年级·毕业季》收视情况
《一年级·大学季》收视情况
当然,收视率并不是衡量节目好坏的唯一因素,但我们不妨从第三季的收官入手,通过《一年级·毕业季》的得与失,来看看2016年多档偶像类养成综艺为何会集体扑街。
得之精神:
坚持三季原创实属不易
对教育意义的探索难能可贵
与一般的偶像类养成节目注重唱跳所不同的是,《一年级3》以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与教导下,通过积累表演经验逐渐成长作为节目主基调。而整季节目在制作手法上也与同类型综艺稍有不同:学生们的身份背景和性格特征在开篇就有着重交代,而环环相扣的剧情也进一步将节目中的角色塑造得更加立体及丰满。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频繁“作妖”的“泥石流小姐”虞书欣了,凭借鲜明的人设和争议颇大的言行举止,虞书欣一跃成为微博热搜上的常客。笔者认为,相较于单纯的唱跳竞技类养成综艺,《一年级3》在剧情和人物刻画上,确实略胜一筹。
除了个性鲜明的角色外,《一年级》由始至终所秉持的原创精神,在如今以版权引进这种“买买买”的土豪行径滋生的业界里称得上一股清流。自2010年《中国达人秀》开创综艺荧屏引进模式的先河后,国内原创节目就开始逐年递减、国外版权引进开始扎堆出现。而单就创新机制而言,许多节目缺少前期调研、中期佐证以及后期策划,如此一来,在创新的道路上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一点,不得不提到湖南卫视另一档原创节目——《夏日甜心》。节目是以31位女性素人为主角,通过一系列磨练和考验逐渐成为专业主持人所展开的。31位美少女同台竞技足见湖南卫视的野心,但由于节目形式的凌乱和制作团队的不成熟,使得这档原本以为会成为暑期档“爆款”的综艺节目草草收场,成为湖南卫视创新路上的一次磨难。
幸好, “水土不服”并没有在《一年级·毕业季》身上发生。有着扎实的两季原创经验加持的《一年级》团队,在节目的筹备和策划上做得十分到位。除了如偶像剧一般流畅的剧情作为节目看点外,《一年级》对于中国教育行业的探索精神也获得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表示:“《一年级》看似为一档教育节目,但是它扩展了对于教育方法的认知,以及对教育理念更深入的讨论。我们一直做了几十年的教育,教育真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问题,教育更多的是一个理念、情怀、责任、担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方法问题,无论是思维方法还是一个价值选择。”
失之口碑:
明星效应是把双刃剑
刺激了收视却刺伤了品质
看过《一年级》第二季和第三季的观众不难发现,从大学季开始,《一年级》节目组就开始采用大量明星作为节目的助攻嘉宾了。
从客观上来说,将自带流量的明星们请到节目中的做法有利有弊,明星效应能精准锁定粉丝群体,通过明星的人气来为节目引流。但这样做的弊端则是喧宾夺主、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也破坏了节目的节奏。
其实在早前的《夏日甜心》中,这种明星走马灯似的景象就已初现端倪。当时,节目已有大张伟、黄宗泽、张翰等五位男星作为常驻嘉宾,之后陈伟霆、易烊千玺、陈学冬、王祖蓝等在内的娱乐圈一众当红艺人的纷纷涌入瞬间破坏了节目的风格,让一档原本以素人为主的节目变成了明星露脸的平台。
《一年级·大学季》在北京举行专家研讨会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就曾对于节目中出现明星的现象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称,“从形态上来讲,靠明星搭搭台是对的,但主要还是要靠素人来唱戏。从点击率和互动上,明星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素人的生活和素人的场景,可能观众会沟通的更好。”
按照当今观众的收视习惯来说,纯素人是很难吸引眼球的,更不要说由观众发展成为粉丝。因此,分量十足的明星阵容同样是捧星机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牌明星们能担负拉动最初受众的兴趣。但实际上,偶像养成类节目的舞台归根究底还是属于素人的,并不需要庞大的明星阵仗。节目过度的利用明星效应来引流,在刺激了收视的同时,也会刺伤节目原本的风格。
《一年级3》的问题有其特殊性,可那些在2016年野蛮生长的养成类综艺又为何会集体“扑街”?
素人开撕背后
是观众的审美疲劳
以及对“套路”的排斥
早前,从各大卫视在2016年度的综艺节目编排上不难看出,除了各类真人秀依旧延续火爆势头外,偶像养成类节目迅速形成一股热效应——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至少有7档类似节目登陆荧屏,其中包括浙江卫视的《燃烧吧!少年》、《蜜蜂少女队》,安徽卫视的《星动亚洲2》、东方卫视《加油吧少女》、《国民美少女》,以及湖南卫视的《夏日甜心》和《一年级3》。
对于粉丝来说,相较于追捧一个包装成熟的明星,见证一个自己支持的新兴偶像的崛起,更容易让人疯狂。如此看来,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大行其道本来应该有着庞大的受众基础,但由于主角都是的素人,加之节目组为了让节目更具有真实性和话题度,而刻意安插的撕X情节,引起观众本能的反感。纵观2016年各种偶像养成类节目,不论是《燃烧吧!少年》还是《加油美少女》,这种素人间的撕X戏码屡见不鲜,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甄嬛传”。
最近,火爆的《最强大脑4》也陷入争议。除了被网友诟病“台本痕迹”十分强烈以外,节目中三不五时出现的撕X桥段不仅慢慢将观众对于节目的喜爱之情消耗殆尽,节目口碑也开始出现争议。
从《最强大脑4》引发民愤不难看出,对于素人扎堆的节目中撕X戏码的上演,观众不但没觉得有观赏性,反而全是反感和不满。笔者认为,这样的过时的“套路”早已让网友产生审美疲劳,还是少用为妙。对于制作团队本身而言,这样的引流误区,难道不应该趁早走出来吗?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