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张子诚编著的《六十春秋电影情》出版座谈会在河北省文联举行,备受影视界关注。对于《六十春秋电影情》一书,影视界人士和专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作者张子诚有着为先行者立传、为后来者引路的博大情怀,这是一部对于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具有总结性的作品,虽然由个体出发,却映照出中国电影60年间所绘就的宏伟图景,可以称得上“微观视角下的电影史诗”。更为可贵的是,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河北影视人的精神。
张子诚身上的这种河北影视人精神带领河北省影视行业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具有河北特色、彰显燕赵风骨的优秀电影电视剧作品,引起了业内专家学者的注意,被称之为影视剧创作生产的“河北现象”。2011年起,“河北现象”在全国叫响。
2010年以来,河北主持和参与拍摄的影视剧先后有《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承德好人》《唐山大地震》《辛亥革命》等20多部电影在全国院线放映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有《海棠依旧》《太行山上》《先遣连》《为了新中国前进》《我的故乡晋察冀》等数十部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及多家省级卫视热播。
讲河北故事
塑中国精神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发现,河北故事成为这几年河北创作生产的影视剧作品主要题材:《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的故乡晋察冀》《闯天下》等,反映的都是发生在燕赵大地的故事;《为了新中国前进》《节振国传奇》《营盘镇警事》等,描述的都是不同时期的河北人的精神风貌;《先遣连》故事发生地虽然在西藏,但主角李狄三是河北人;即使反映戏剧院团生活的《丑角爸爸》和美术大师传记题材的《徐悲鸿》等,也在着力开掘其中的河北元素,使其具有浓郁的燕赵文化色彩。河北题材、河北人物、河北故事、河北民风,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呈现了中华文化在燕赵大地的传承与发展。
“在这些作品里,核心价值观是‘魂’,地域文化是‘根’,河北故事是‘骨架’,燕赵风骨是‘神韵’。”河北省广电协会会长何振虎对记者讲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把燕赵文化置放于中华文化的大坐标下去审视和把握,讲好河北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彰显燕赵文化就是弘扬中国文化,这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些影视剧讲述的是河北故事,彰显的是中国精神”。
树典型形象
唱好主旋律
影视剧属于大众文化范畴,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品位、欣赏诉求的提升,更加需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影视精品大餐、正餐。主旋律影视剧在“河北现象”中,便是这精品大餐、正餐。
在主旋律影视剧中,“河北现象”塑造出一个个彰显中国精神的典型形象,如《为了新中国前进》中的董存瑞,《先遣连》中的李狄三,《闯天下》中的赵沧海、燕青山,《打狗棍》中的戴天理、那素芝、马九斤、二丫头等英雄群像。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典型,无不体现出燕赵风骨、慷慨悲歌、侠肝义胆的英雄气概。河北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汪帆告诉记者,用文化的眼光挖掘出来的河北地域文化、人物、故事等题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勾勒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和社会舞台,这样才能创造出典型环境中的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
“过去有一种误解,主旋律就是板起面孔说教,或以牺牲思想与审美价值为代价,打着娱乐至上的旗号,一味追求票房和收视率。前几年我国影视界出现了一批在这种市场价值误读误导下的影视作品,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汪帆告诉记者,近年来,河北的影视作品交出了令人比较满意的答卷。
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收到较好经济回报的同时,这些由河北主持和拍摄的影视剧还获得了多种国家级奖项。电影《唐山大地震》、动画电影《西柏坡》、电视剧《为了新中国前进》2012年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在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评选中,《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分别获得最佳故事片奖和优秀故事片奖,导演陈力也获得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在第2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评选中,《先遣连》等3部电视剧获得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丑角爸爸》获得长篇电视剧三等奖。
显燕赵风骨
创影视冀军
2013年年底,《人民日报》的一篇《“河北现象”的宝贵启示》引发学界和业界对“河北现象”的思考。“荧屏‘河北现象’蔚为壮观,绝非偶然,亦非一日之功。其间,蕴含着对繁荣发展整个社会主义文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新鲜经验,给我们以宝贵的启示。”该文作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在文中提出“河北现象”的3点启示:首先,“河北现象”昭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影视艺术发展道路,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其次,“河北现象”的可贵,正在于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实现了河北文化艺术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河北现象”带来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广招天下之人才,努力培养本土优秀人才,实现影视艺术生产力诸要素强强联合,以确保作品一流的思想、艺术质量。“人才问题是影视艺术成败的关键问题。” 仲呈祥说。
“影视艺术是一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猛成长起来的朝阳文化产业。但随着市场化因素的浸入,影视剧正在被市场所绑架,对生产方而言,文学与艺术的性质越来越弱化,思想与文化的含量越来越不重要。”汪帆认为,“河北现象”的启示就在于用先进文化的眼光,审视历史,看待人生,发掘河北独有的历史题材、文化名人、当代典型,讲好河北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彰显燕赵风骨。“无论是传统戏曲文化、江湖杂技文化、家族庄园文化,还是市井草根文化,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统领下,均能绽放出风格迥异、河北地域特色鲜明的影视作品。”汪帆说。
“我们深知,相对于影视剧创作生产先进的地区和省份,相对于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河北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不足。”何振虎告诉记者,从“河北现象”的出现到“影视冀军”的品牌形成,河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做出很艰巨的努力,光荣和梦想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河北人有决心有信心谱写出燕赵大地上新的影视剧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