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我生活够凄苦,够虐的了,所以我不喜欢再在电视剧里再看到苦虐的情节,所以我一般不喜欢看那些苦情戏与虐情剧。但我发现,现在影视剧的情节喜欢走虐心路线,编剧尤其喜欢虐杀观众喜欢的角色。
不可否认,网上有一大堆人喜欢看苦虐的剧情,越苦越虐就越爽。之前看到过一个所谓的影评家,他对一部我觉得喜欢的影视剧通篇咒骂,其观点是,结局竟然是大团圆,没有一个角色死亡,太过刻意讨好观众云云。看到这个评价,如果我在他身边,刚好有块砖头的话,3年以内,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拿砖头拍他脑袋。
这个影评家的观点,并非个别,好像是现在比较主流的一种评定了,在他们眼里,一部影视剧好坏是看这个影视剧情节有多虐,死了多少个角色,结局多么惨烈为基本标准。被这种思潮影响的编剧,就“因为死人而死人”的安排故事角色去死,越是观众喜欢的角色,就越要其死,美其名曰:不刻意讨好观众,维持编剧权威。
其实我觉得吧,如果一个角色的死亡,是不可避免或能让整部故事升华,那也不是非不死不可,但我发现很多影视剧里观众喜欢的角色,并非非死不可,而且,他们的死,无论是对故事情节推动,还是故事气氛升华,都没带来任何帮助。他们突然就领饭盒去了,纯粹是为了死而死。这样观众大多数就显得很愤怒,纷纷要给编剧寄刀片。
一直以来,在中国影视界,都有一个悖论:就是编剧与观众,孰轻孰重?一种观点(主流)认为,编剧应该坚定自己的铁面无私,万能上帝角色,尽量去弄死故事里角色,让故事能散发悲凄与虐的气氛,增加故事的厚重性等等。另一种的观点是(非主流,或观众派),编剧应该尽量少杀慎杀,最好不杀(观众喜欢的角色),因为观众只有喜欢角色在,这个故事的IP就能有源源不断的粉丝,你把观众喜欢的角色写死了,那部分受不了的人就果断弃剧了。或许,你不屑这批观众的弃剧,那么我问你,你不辞劳苦的拍出电视剧,为毛线?不就是为了观众喜欢看嘛?
两个观点,互有粉丝支持,都坚持自己的方向是对的。当然,这里要看那个故事的定位。如果那个故事定位是虐剧,那么死人沦楼那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也无可口非。但是,如果是走温情路线的,你却对观众喜欢的角色动刀子,那显得很不厚道!像《漂洋过海来看你》,本来,朱亚文与王丽坤严这对CP演绎下去看得人很期待,很温情,但最后晓秋的死,就走偏了。(原著党别喷,既然是改编了,应该改掉这个观众不喜欢的情节。)
昨晚刚刚煲完那个被称呼为泥石流网剧《花间提壶方大厨》,忽然觉得,这个才是我打开电视剧的正确方式。之前在头条看到一个自媒体达人推荐说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网剧。网剧,感觉网剧2字是个笑话。之前我对网剧,一直很嗤之以鼻的,因为除了卖弄鬼怪,如笔仙,碟仙什么鬼的,就是卖弄情色,用那些大胸女人做海报,实在话,我点都没点开这些垃圾。但实在没别的好剧看了,就点开看了《花间》。一口气看完了18集,我觉得,这种轻剧看得人才舒服,先不说这个舌尖上的中国古代版噱头,单单是男女主角的互动,就让人看得很是喜欢。弹幕纷纷说什么有妻如一勺,夫复何求,又有人刷,说现在的女人又什么用(笑哭的表情)
美好的故事,都是人心向往的,温情的故事,也是我们寻觅的,这叫人心向善,人之常情,人之常理。希望大陆的电视剧,少点走宫斗虐心,多走心温情剧,这才是我们追电视剧的动力与兴趣。艺术源自生活,生活不需要再虐了,因为我们都活得很苦啊。每天为了三餐奔波劳碌的,看个电视剧也不消停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