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关注# 【还原特殊年代影视剧《硝烟散尽》创作历程】一次偶然的相遇,开启了编剧刘勇创作《硝烟散尽》的历程。大丰属苏北盐城地区,这边的地理环境我一点也不熟悉。车进入到大丰地界的时候,由车窗看到的都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此番景色煞是养眼。江导介绍说大丰市有一个叫四岔河的地方,那是上海的一块“飞地”,已经有60年了,当地人都是上海户籍,而且街道商场都保留着上海市的建筑风格。这让我顿生好奇之心。江导问我有没有兴趣写一个剧本,写这块“飞地”上发生的故事。此时我才明白,江导带我来大丰的目的了。四岔河一带的原野,看了大片的湿地,看了浩荡无际的芦苇沼泽地。而这些景致,都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我仿佛也看到了六十年前,一大批从上海来的游民和干部军人,在这里垦荒劳作,生死相依,重建家园。在大丰知青农场,江导介绍我认识了时任馆长马连义。马馆长曾经是大丰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大家依然习惯称他为马部长。马部长待人非常热情,吃过晚饭后,他便跟我介绍起了大丰四岔河垦区的情况,时间不知不觉已过了深夜十二点。······马部长肚子里装了太多的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几乎每讲到一个故事都令我吃惊。1950年初,上海刚解放不久,为净化城区市容,维护自治稳定,陈毅市长在苏北地图上画了一个圆圈,这个圆圈正是四岔河一带的20万亩荒地,上海市政府将近万人的上海城市的闲杂人员要送来这里接受改造,让他们自食其力,建设新的家园,这批闲杂人员中有娼妓、交际花、国民党军官太太及子女、扒手、流氓、乞丐、赌徒、强盗、黄牛、黑帮人员、无身份盲流、吸毒者、流浪儿童。那一年开始,四岔河为上海人民政府垦管局,后称上海农场,建立了好几个新人村。60年过去,正是这样一批由游民转变为场民的人员,在大丰这块土地上,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绘画出了一片蓝图。人生会有许多次的感叹,而大丰的感叹令我至今都心绪难平。这里无疑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剧本题材,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且一切都是来得那么真实可信。······大丰太大,只有一天的时间参观是远远不够的,我相信我还会回来。 我们去上海农场纪念馆参观,这里保存着60年来垦区建设的资料文选和图片,凝聚着那一代先民们艰苦创业的足迹。在纪念馆里我们停留了很长的时间,从这里,似乎能让我们的思想穿越时空,飞回到那个苦难的年代和土地上去,身心再一次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荡。 就在知青馆那个小院,我和志川重新开始梳理剧中的人物,并给每一个人物做了详细的小传。······就这样,剧本第一稿大纲在大丰知青馆初步形成了。······我衷心地祝福这部戏,它好比是我孕育的孩子,我是那么地爱它。在大丰知青馆创作的时候,我曾经给贾一平打电话聊天,他问我跑到江苏去写什么,我告诉他,我正在写一个《北上海1950》的剧本,这个剧本的题材很独特,希望他来饰演剧中的男一号肖天亮。果然,肖天亮就是他了。天亮,我看好你。我很清楚,那是一段早已被人们遗忘的历史时光,相信《北上海1950》将会重现那一段沧桑而辉煌的历史……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