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已然进入了全明星真人秀时代,可是我们看到的节目看到的人却越来越不“真”。
今年4月底,《天天向上》正式退出黄金档移至周五晚十点的时候,菌菌曾写过一篇文章感慨,很是忐忑《天天向上》的未来,而今8个月过去了,《天天向上》用实力证明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一个节目的好坏不是由时间档决定的,而是节目本身。
是的,即便是《天天向上》挪到了十点档,整年下来,菌菌一期不落追下来的综艺节目(包括季播综艺)不超过3档,《天天向上》就是其中之一。
改版后的《天天向上》做了几期深得我心的主题节目,一个是奥运会期间的郎平与她的女排们和国家乒乓队的专场,这两期主题节目巧抓热点,笑点与泪点俱佳;
一个是夏日美食季,从清香可口的水果王吃到让你的味蕾要炸的风味烤串;然后就是最近特别推出的“冬日美食季”。
我为什么要推荐《天天向上》冬日美食季:一、管饱;二,管开心;三,管长见识。
如果这个冬天你每天都在为吃什么而头疼,那么你一定要看“冬日美食季“,它是你冬天不二的菜谱。
当你去到一座城市旅游的时候,你一定会去找当地最好的美食,琳琅满目的食物往往会让游客犯选择困难症。
而《天天向上》帮你解决了这个难题,它做到了井然有序、有条有理、图文并茂、色香味声俱全,堪称地理美食风向标。
看过了《天天向上》的“中国美食地理”系列节目,你们就真的会明白:
中国地大物博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从“塞北小江南”集安的朝鲜烤肉到西双版纳的包烧肉,从重庆的麻辣火锅到帝都的“壹条龙”皇家火锅,从浏阳蒸菜全宴到好吃到怀疑人生的蒸包子蒸馒头。
烤的,煮的,蒸的,腌的,招牌的,特色的,秘制的,传承的,甜的咸的辣的酸的,全国各地各类型美食(同种类)在同一个时间里聚集于同一个舞台,唤醒你的每一个味蕾。
菌菌在前面一篇文章里提到过,因为今年夏天《天天向上》做了一起烤串主题的节目,推荐了菌菌居住城市的几处有口皆碑的爆款美食。
整个夏天菌菌都在城市的街头巷尾觅食,听说这些个上了节目的店本来就生意火爆,节目播出之后更加人满为患了。
友情提示:没吃饭的观众千万不要去虐自己。
娱乐类美食主题节目做出了《舌尖上的中国》的高大上感。
“美食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天天向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开始是做中国地理系列,美景美女美食一网打尽,而今年的美食季更加集中而专业,以“食”为本,有着漂亮的文案包装,堪称“综艺版的舌尖上的中国”。
看“美食季”最大的感受就是:住在一个美食大国,真特么幸福;做《天天向上》的主持人和观众,更特么幸福。
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是做美食主题,但《天天向上》又严格区别了自己和专业的美食节目,和《舌尖上的中国》高大上不同的是,《天天向上》将美食与文化与明星高度结合,娱乐的同时又不失温度厚度。
以季播综艺《十二道锋味》为例,作为美食类型真人秀的典型,《十二道锋味》已经播出第三季了,优点缺点一目了然。
而它之所以没能成为美食风向标之类的味道节目,是因为该节目的重点更多地是放在了“人”的身上,即主角谢霆锋和他的明星朋友们。
说白了,与其说是美食探索节目,还不如说是谢霆锋的个人秀:秀他的脸,秀他的厨艺和其他技能,秀他的人脉。
而在吃方面,该节目更多的是注重新和奇,即一些少见和并不常吃的食物,拍摄主要以食材的获取和烹饪过程为主,少了一些人文气息。
再看回《天天向上》的美食季,其内容侧重点主要在推荐美食和做美食的这一群人身上,虽然为了收视和看相,每期节目也会请来几位明星嘉宾撑场,但看过的观众都会有相同的感受:
美食季的明星嘉宾并不是流量明星和一线大咖之类的,而是真正会吃的,他们来节目是为了给“美食”锦上添花,而不是过来卖自己的“人设”而给自己增粉的。
明星里面,个人比较服安以轩和张含韵的吃货劲,吃的时候是真的在用生命吃,点评的时候也是在认真地点评。
还比较喜欢世界小姐张梓琳的优雅,吃的东西都能那么好看,而且完全不是装出来的好么,也真的是没谁了。
虽然节目里也有着明显的娱乐成分在里面,却不是惹人尴尬和不入流的哗众取宠,它能让观众一边享受了美味,还能一同长了见识。
菌菌不知道其他观众是什么感受,但菌菌确实在节目中增长了不少见识。
<>比如知道了做馒头时必须要掺上点老面才好吃,知道某店做馒头的老面已经传承76年了;
比如说“壹条龙”之所以叫“壹条龙”是因为光绪帝曾经在那里吃过火锅;
比如吃西北烤羊宴时要先讨彩头;
比如吃什么时要先给开吃利是(即给红包)……
>总之,在看了节目之后,深感祖国大地各族人民吃食的讲究、文化和历史,感觉自己吃下去的不再是单纯的味道了,而是包含了更多的意义在里面。
在这个拼颜值拼人气靠明星嘉宾出位、出奇卖丑卖蠢的真人综艺时代,自成风格的《天天向上》不能取悦所有的观众,但一定会获得一批稳定的高品质观众。
它给观众呈现的精神面貌诚如节目的名字一样,天天向上,是一种有着明显意义的正能量表达。
这凭着这一点,菌菌甘愿成为《天天向上》的自来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