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视剧

李京盛:恢复电视剧固有的文化特性,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李京盛:恢复电视剧固有的文化特性,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编者按

12月19日—20日,2016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在杭州召开。会上有主题演讲,有圆桌论坛。有创作者的“技术分析”,也有指明创作方向的讲话。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作了题为《讲好中国故事 弘扬中国精神》的演讲。李京盛此前曾任总局电视剧司司长十多年,今年夏天刚刚卸任。他对电视剧的生产和创作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深入独到的思考,这是他到新的岗位任职后首次面向全行业公开发声。下为演讲全文。

来源:影视强音

我们今天的高峰论坛主题是“文化自信与艺术创新”,这两句话恰恰是今年习总书记在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给中国文艺家提出的“四点希望”中的两条。

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是:第一坚定文化自信,第二坚持服务人民,第三勇于艺术创新,第四坚守艺术理想。今天的峰会也是一个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学习会、研讨会,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一个会议,可谓恰逢其时。

下面,我结合会议的主题、结合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的一点体会、结合当前电视剧创作中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谈一点看法。

电视剧是当代中国老百姓最喜欢的一个文艺样式,是当代文化产业中最有活力的一个文化产品,也是当今文艺门类中最活跃的一个文艺门类。这三个定义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文化,文化样式、文化产品、文艺门类。

所以,我们讲电视剧时,不管把它当做什么,前面的“文化”二字不可省略。这就是对一个艺术门类的质的规定性。但有时候,有些词在反复述说的时候往往会被大家所忽略,仿佛这个问题是公认的了,说了很多遍了、不必再提了,这其实一种最大的误解。有很多失误是在大家的习惯性思维当中不自觉地犯下了的。

“文化”二字是中国电视剧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电视剧的根本属性。谈电视剧、谈创作、谈生产、谈播出,评电视剧、评内容、评风格、评样式,脱离文化的角度,不会有高度和深度。文化不仅是中国电视剧的根本属性,更是电视剧赢得观众、赢得市场、创造价值、实现利润的根本所在。所以,如果离开“文化”二字来谈电视剧的发展和繁荣、谈电视剧的创新和创作,那一定是找不到方向的。

业界的朋友都能感受到,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生产、播出发生变化比较大的两年。如出现了一些新的题材样式,出现了一些新的投资模式及生产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播出平台、传播渠道,出现了一些新的创作方法。这些“新”,是因为过去没有过,今天发生了,相对于固有的,它是一种新情况新问题,但创没创新的问题还要两说。

我曾经在几次会上跟大家简单交流话题的时候梳理了一下,我说这几年电视剧界是议论纷纷、热气腾腾,话题比较集中。归纳起来是大家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如IP与原创、艺术评判与市场评判标准,现在又加上了大数据、云计算、流量、粉丝等,还有收视,这都成了对电视剧内容好坏、优劣、得失的评判标准了,所以现在的评判标准很多。

你说收视,他讲口碑;你讲口碑,他讲数字;你讲数字,他讲流量。最后讲不清的时候,还有一个真伪。你那是假的,我这是真的。所以在标准的问题上,也是新标准、新方法、新计量层出不穷,这也算是一“新”。

IP与原创、评判标准、颜值与价值、产业链与文化链、魔幻题材与现实题材、历史剧的价值取向、网剧与台剧的内容与价值的异同、付费观看与公益播出、粉丝群体和基本观众、天价片酬与演员的合理价格等,有的在探讨二者的关系,有的在分析二者的异同;有的要以此战胜彼,要一拼死活;有的是此是此非,有的是此非彼是;有的认为是共生共荣,有的认为是有你没我,观点和看法不一。这也正常,产业繁荣发展了十几年,到了一定的阶段,一定会出现一些新东西,这些新东西一定会引来大家不同的认识与解读。

所以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这些问题提出来、归纳出来、总结出来,是业界认真思索产业成熟的一种标志,是一种好现象。但对于问题,应该本着这么一个看法:首先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它是发展中的问题、结构性的问题,还是根本规律性的问题?它是在整个文化发展、电视剧发展过程中的偶然性问题,还是必然性的问题?它是阶段性的问题,还是对未来发展产生长期影响的问题?它是一个人为因素不可控制、不可遏制的问题,还是我们可以通过市场的办法、管理的办法,我们提高认识、提高能力的办法,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不一样的。

如果通通说今天电视剧创作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有点笼统。最好的是我们来研讨问题的办法,就是梳理清问题、分析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这些新问题引起业界广泛的议论,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有些问题被炒成了社会热点,有些是夸大了问题的,将局部问题说成了全局性的问题,将偶然出现的问题变成了必然的问题,将个别的现象当成了普遍的现象。所以,我们鼓励业界认真研究问题、认真思考问题,但我们更要以一种正确的方法来研究这些问题。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方法?恰恰就在我们业界这样热气腾腾、议论纷纷的时候,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我认为,这是我们在电视剧目前面临这些问题时的一个最好的引导,是引导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篇重要讲话。我这样说不是将总书记讲话的意义缩小了,总书记给文艺界提出了文化发展过程当中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创作、坚守艺术理想的四点希望。我认为,这四点希望是我们发展文艺事业的四条准则,也是繁荣文艺事业的四项根本方针,更是我们解决在电视剧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四个根本方法。

第一条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从哪儿来?我认为,首先来自中国文化丰富坚实的土壤,来自中国文化的富饶广博的储量和文化积累,还有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文化自信,“文化”是什么?文化的构成是什么?站在什么样的一种文化基石上去自信?总书记讲了构成中国文化的三大版图。他说:“5000多年文明发展孕育了中华优秀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是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当中的先进文化或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是在此基础上的自信。我认为,这三种文化构成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神圣的精神领地,是文艺创作最丰饶、最丰厚、最深厚的土壤,也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故事资源,电视剧是当代中国最好的故事叙事的载体。

我们做过这样的统计,在每年电视剧的题材比例当中,当代题材每年都不低于50%,革命历史题材每年占15—20%,历史题材的比例也是每年基本在15—20%。可见,中国电视剧的故事构成、故事来源80%是总书记概括出来的中国文化的“三大构成”(当代现实、革命历史、优秀传统文化)。

正是因为电视剧立足于这样一种丰厚的文化土壤之上,所以它才能够成为十几年来成长发展最快、最为百姓喜欢的文艺样式,成就了中国电视剧在当代文艺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回顾中国电视剧发展史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如当年一部《渴望》道出了平凡百姓的善良和他们生活的酸甜苦辣;一部《亮剑》树立了一个血肉丰满的革命英雄形象;一部《闯关东》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争的坚韧毅力。以这三部剧为代表(不仅仅是这三部剧),进一步说明中国电视剧优秀的题材传统就是坚实地坚守中国文化的“三大构成”。这些作品的成功都源于它们所具有的文化魅力。

所以,我认为,今天电视剧发展当中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无论我们梳理出多少问题、要解决多少问题,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恢复中国电视剧固有的饱满的文化含量与文化内涵。特别是要坚持电视剧这一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和文化属性,要坚持中国电视剧在文化传承当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从这一点出发来看待这两年中国电视剧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会找到问题的结症所在,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以及我们到底应在哪个环节上去努力。

我们在定义“中国电视剧”时,前面一定不要忘了“文化”二字。用这样的思路来看待今天的问题,有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大IP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文化内涵的IP。资本也并不可怕,大家议论纷纷,说资本汹涌澎湃,冲得一塌糊涂。资本就是钱,钱有什么可怕的?钱不可怕,发展文化、发展电视剧事业没有钱不行,但可怕的是不懂文化价值,只一味地追逐市场利润的资本,这是它的可怕之处。颜值更不可怕,颜值是好东西,否则全世界就没有那么庞大的美容事业了。颜值很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怕的是只讲表面的颜值而不讲文化价值的审美取向。所以,立足于将电视剧当做一种文化产品、一种文化表达再来看待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我们会清楚地知道其结症所在。

文化内涵的流失是当前电视剧创作中最值得警惕的一个现象,所有问题的结症都在这里。大家想想是不是?文化内涵流失以后,电视剧成了什么?电视剧就成了总书记讲话谈到的“用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我认为,丢失文化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恢复中国电视剧固有的文化特性或保持中国电视剧所固有的文化尊严,这是解决当前困扰电视剧发展所有问题的根本出路。没有这一条,想厘清纷纷攘攘的问题,要解决小鲜肉、IP与原创、付费观看与公益播出等问题,恐怕都很难。当然,有的时候市场的力量、政策的力量都可以发挥作用,但根本的出路是将电视剧的根本属性界定清楚,这是我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第一点体会。

第二条是始终坚持将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转换成中国电视剧的故事资源,用精彩、精致、生动的中国故事来感动观众。柏拉图说:“谁能讲好故事,谁将拥有世界。”从表面意思来理解这句话,将来电视剧的编剧们都可以成为世界大儒,我们确实可以讲很多很好的故事。当然,它的深意不在此。柏拉图讲的“谁会讲故事,谁将拥有世界”中,讲故事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手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软实力”。中国电视剧是什么?中国电视剧是当今最好的故事载体,故事是一个最古老的形态。文化发明之初,没有文字就有故事,故事在人类文明的传承、在传播思想价值、在社会的道德教化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故事的力量,就好比说哲人的话有揭示真理的永恒魅力。

我们都知道,《一千零一夜》的传说就生动地讲明了故事的力量。把故事讲好了,可以免你的死罪;把讲故事讲好了,可以让一个杀人魔王立地成佛。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除了大义仁爱之外,一定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如果她活在当代,一定是一位金牌编剧。但我想,如果按照今天电视剧的方式给国王讲故事,大概天不亮就被砍头了,谁有耐心听那些“注水”和“裹脚布”一样的故事?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深刻地认识中国电视剧的文化属性和它的故事性表达特征。这应该是我们对电视剧这十年来发展做一个追本溯源的思索,我们来分析今天的问题,看看它是怎么来的,出现这些问题是丢失了什么,还是新碰到了一些什么?这也是一个探讨问题的思路和角度,更何况中国是世界上故事储量最丰富的国家。用故事的方式来讲述历史、反映时代、传播文化,这是电视剧当今最好的方式。故事可以给文化插上翅膀,让它传播得更远。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造史诗的雄心。”不用解读,一读就懂,会然于心。

中国电视剧的故事来源要立足于今天的时代和生活,立足于我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以及党和国家的革命建设历程。这是中国文化历史的三大基石、三大版图,构成中国文化的所有内涵、构成中国电视剧的主流题材。所以中国电视剧主要讲些什么?讲的就是这三类故事,80%以上都是这三类故事:历史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当代的故事,还有20%是属于百花齐放的内容。这是中国电视剧的故事面貌,这是中国电视剧的内容优势与内容特质。十几年来,未变之。中国电视剧就是靠讲这三方面的故事起家的,靠这三方面的故事征服观众的,这个历史大家应该承认,这也不是我们今天拿总书记讲话硬贴上的。在这个行当待的时间长的同志都有真切感受。

我想,今后电视剧的繁荣发展还是要做到“三个坚持”:

<>

首先,要坚持讲好今天的故事,即当代生活、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现代文化。关于如何描写表现和创作当代生活,过去在现实题材上很多创作者有很多困惑,如如何触及当代生活当中的深层问题、怎样去表现老百姓在命运的理想追求过程当中的苦难挫折等。

我们看看总书记是要求我们怎样来表现当代生活的。他说,“今天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人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生活本身就是戏剧,就是活剧,就是最好的故事,就是每时每刻我们在生产着的故事,这与原有的历史故事的储量不一样。中国不但是文化故事储量最丰富的,而且是生产故事能力最强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这40年是西方100多年的历程,我们用40年就把它完成了。这就是总书记讲的“波澜壮阔的活剧”。

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文艺工作者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和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声与心情。生活中不可能只有昂扬没有沉郁、只有幸福没有不幸、只有喜剧没有悲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不做徘徊边缘的观望者、讥谗社会的抱怨者、无病呻吟的悲观者。”“文艺创作的目的是要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和快乐的源泉。”

我认为,总书记的这几段关于现实题材创作的论述直接回答了当前电视剧创作到底如何反映现实生活、什么是人民的现实生活、人民的现实生活当中有什么特性、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眼光和手法来看待生活、以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生活,这是根本问题,也是中国电视剧讲述今天的故事最应遵循的基本理论和观点、立场与方法。有很多我们在创作当中,包括在管理当中、在内容审查当中、在辨析不清的问题上,总书记这些话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我们还是要努力讲好当代中国的故事、当今生活的故事、老百姓喜怒哀乐的故事、老百姓的幸福与不幸的故事,这个题材多么丰富,怎么能说我们今天不知道写什么了呢?并不是都变成玄幻魔幻了,也不是都是IP了,远不是这样情况。

第二,讲好中国的历史故事。中国历史是中国电视剧的创作的孵化,当前,我们要大力地提倡用历史正剧的方法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播正确的历史观。

怎样写好历史故事?总书记的话里面又有一段关于历史题材创作的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的论述。他说:“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不尊重,并且对自己作品的不尊重,最终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历史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这又是一篇精辟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论。中国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曾经给中国电视剧带来过极大的声誉,回想那些经典历史题材电视剧,厚重的历史内涵、精致的表演和制作、正剧大剧的表现形式是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光荣传统,但一段时间以来,过度娱乐化的审美倾向让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陷入了一种盲目的境地。有的作品让历史变得面目不清了,也有些历史题材剧失去了对历史价值的判断。学习总书记对历史题材创作的论述,这都是为历史题材电视剧指明方向的,为我们讲好历史故事指明方向的。

第三,讲好中国革命的故事。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文艺书写,这是中国光荣的文艺传统,也是文艺创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构成中国电视剧三大题材的核心题材。文艺要表现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革命历史题材是最好的载体。中国革命历史已经成了中国人的精神财富与精神力量,构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这段历史当中,它所蕴含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这些文艺审美的价值,也是一切文艺创作者都要追求的最高价值坐标。描写革命,不是中国独有;描写革命,也不只是中国对中国艺术家的要求。革命作为文艺创作的题材,革命作为所有古往今来的艺术家对美的一种最高追求,从来都是受到作家、艺术家高度重视的,甚至有些经典作家毕生追求的作品、达到最高艺术成就的作品,恰恰也是描写革命的作品。

所以,这一点大家千万不能有误解,好像写革命就是政治宣传,只有在建党、建军、建国的纪念日时才创作几个作品来呼应这种宣传氛围。革命是文艺书写的永恒主题,这一条不仅在中国,在世界文艺史上是被反复证明的,这个例子举不胜举。

托尔斯泰不仅仅有《安娜·卡列尼娜》,不仅仅有《复活》,他的《战争与和平》写的是革命,1812年,拿坡仑入侵沙俄,在这前后,俄国社会的变化、抵抗大家都知道,小说讲述了佐夫带领各国军队怎么打败了十几个拿坡仑大军。雨果不仅仅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九三年》是写革命的,那是他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93年爆发以后,封建势力疯狂反扑,这部小说写的是新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罗伯斯庇尔那一批人如何保卫革命果实、打退封建势力进攻的故事。这都是写革命故事的经典作品。普希金写的歌颂十二月党人的诗歌《致西伯利亚囚徒》也都是耳熟能详的,由衷地、充满激情地、将自己的悉数才华高度凝练地调动所有艺术手段去歌颂革命、赞美革命,表达对革命的崇敬。

可见,对革命者的歌颂是世界文艺史上共同的一个文艺现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政治宣传和政治任务。现在我们的红色历史和革命资源已经成了构成中国文化的重大组成部分,它成了中国人的重要的精神标识,更是文艺创作永远要歌咏的主题。

我们今天不是专门讲创作的。所以总书记在讲话里讲了,“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造的永恒主题。”中国电视剧有这个光荣传统,在革命历史题材上曾经是创造出高峰的,在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所有的文艺门类中,对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热情,电视剧的贡献是最大的一个艺术门类。

曾经有一位党校的老师跟我说:“看来我们党史不用讲了,从1921年到1949年的革命史、战争史,我找10部剧一放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中国电视剧用了最大的热情和艺术的方法完整了中国革命史的艺术影像转换,将这段历史用艺术的方式永远能够流传下去,这是中国电视剧对各个革命历史题材的一种杰出贡献,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在今天总书记提出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的情况下,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更应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总之,电视剧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题材、新手法、新风格、新样式等新的局面的时候,电视剧要繁荣发展。

我归纳一下我所讲的:

<>

第一,坚守住电视剧的文化属性,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方向;

第二,坚持中国电视剧所固有三大主流创作题材,讲好中国现实的故事、讲好生动的历史故事、讲好革命的经典故事,我们就会赢来电视剧的进一步繁荣,我们所遇到的这些问题也会找到答案。

【文/李京盛】


版权声明

微信公众号【影艺独舌】的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艺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评论,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须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2017最期待电视剧,不是正午阳光的《琅琊榜》,而是胡歌这部

上一篇

2017最期待电视剧,不是正午阳光的《琅琊榜》,而是胡歌这部 2017最期待电视剧,不是正午阳光的《琅琊榜》,而是胡歌这部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下一篇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