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大一部分人对综艺节目有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而为了迎合大众的喜好,现在每个电视频道几乎都有了自己的主打综艺节目。的确,在忙碌了一周过后,周六或者周日的晚上,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综艺节目,没心没肺地笑一场又或者看破套路后来两句吐槽,都成了我们放松的一种方式。
其实要论新兴的媒体阵营,除外综艺节目,应该就是占据了大家大把碎片时间的微信朋友圈了。微信订阅号的兴起,给那些具有写作才能的普通人更多的发挥契机,也让读者在乘坐地铁或者等朋友的时候不再觉得无聊。
既然如此,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占据了我们大把闲暇时间的综艺节目和自媒体,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一笑了之,又或者感叹一句“原来如此”么?
在上周日的罗辑思维语音里,罗胖讲述了这样一则案例——有一位设计师,在开始设计作品的时候从来不刻意去想这是否是一件好作品,而是在作品完成之后再去进行评判。其实这个案例,与公众号“圈外”运营者孙圈圈推送的文章《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里所提倡的“结果驱动”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孙圈圈在文章中表示,那些在职场上高产出的人,往往更善于判断什么事情对结果更有效,从而即便面对很棘手或者很困难的工作,也能够尽快完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话已至此,想必拖延症患者应该就能明白自己的症结所在了。对于拖延症患者而言,在接到一项新的任务时,脑海里往往首先会出现任务完成后各种鲜花、掌声、镁光灯环绕的画面,因此,拖延症患者在进行一项工作的时候,每一步都在力求尽善尽美。换句话说,拖延症患者在接到新任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必须完成一件好作品”,继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各种犄角旮旯极尽苛求,反而没有形成一种“先将工作完成”的理念。必须要说明的是,在这种力求完美的进程中,拖延症患者每行进一步都承受着无比巨大的压力与焦灼。久而久之,不愿意开始工作,尽量拖延的习惯就慢慢形成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不久刚刚播出的综艺节目《一年级》里有一段李安导演的采访,这位世界级导演提到,表演的两个原则是“放松”和“专注”,“放松了才能够专注”。其实这个原则不仅仅适用于表演,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专注都有利于提高效率。而“专注”的前提,恰恰是我们需要秉持轻松的心态。
同样接受了“一年级”采访的胡歌寄语说——“我希望你们永远保持一年级的心态”。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这话很“胡歌”,在重回事业巅峰的时期,依然能不骄不躁,心如止水。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今的辉煌或许也是日后的一种压力,因为今日的无与伦比会让观众对胡歌形成一种超越其他男演员的预期。如若没有“一年级”的心态,始终背负着过去前行,恐怕将会失去了自己,也会让自己对原本热爱的事物产生厌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放下所有假象的光环,卸掉那些自己添加的重担,才能不带任何压力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也恰恰是这种轻松的过程,才能反映我们最最真实的水平。拖延者不妨尝试着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而后在未来的每一次实践中慢慢提升。
其实,对于大多数综艺节目的套路乃至大多数媒体人的套路,我们大可不必较真。因为在我们看得到或者看不到的地方,总有那么些我们不喜欢的存在。努力看到它们的闪光点,然后让自己变得更好,或许这样就够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