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部电影的配方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昨天把一直拖拉着没看的电影《黑天鹅》给看了。于是决定,在这个每年都要歌颂母亲的节日里,谈点不一样的。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段芭蕾独舞,让一个外行人来评判的话,就是美丽。随后音乐变得激昂,白天鹅开始与魔鬼共舞,打破了美丽,呈现一种病态的揪心。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破碎的美丽。
完美过后,她于光影中慢慢隐去,走向黑暗。
今天小编想说说《黑天鹅》中的母亲,塑造白天鹅的是她,释放黑天鹅的亦是她。
影片一开始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控制欲很强的母亲,以及被她打造的“乖女儿”。谁家的母亲会因为女儿跳芭蕾要保持身材拒绝吃蛋糕,就气得张牙舞爪的要扔掉蛋糕;时时刻刻进出女儿的房间,不留一点儿隐私;对来看望女儿的朋友谎称她不在……只能说这个母亲——不太正常。
她为把女儿禁锢在自己的怀里,给她带上沉重的愧疚的枷锁,日积月累后,将她逼向病态。
女儿妮娜从影片开始就让人感到不舒服,《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小萝莉长大了,为我们呈现了影后级的教科书式演技。她的压抑无时无刻不在外露,望向莉莉的眼神、偷贝丝的口红、自残……因为拒接了母亲的电话,迎面看见挂掉电话的陌生女子,都能让她肾上腺素激生。
母亲一直都对妮娜寄予厚望,因为她说为了女儿,自己才放弃了芭蕾。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喜欢这么说,我为了你放弃了#%@#%……所以你一定要争气!
这种说法真的挺让人反感的。明明有选择权的是大人而不是孩子,为什么到头来,需要承担这个选择后果的却是孩子。
母亲这种畸形的爱,受伤的无疑是妮娜。因为母亲的牺牲,所以她唯有努力,不敢反抗,显得对母亲惟命是从。
一旦一个孩子被带上了公认的乖巧的标签,就很难摘下。因为她习惯了带上虚伪的面具,折磨自己,也不想让别人失望。
她依赖母亲,独立自主的人格又厌恶母亲无孔不入的控制,长期自我拉扯。她的脆弱、她的矛盾、她的挣扎、她拼命压抑的内心催生了极端的黑天鹅。结果,不是摧毁别人就是摧毁自己。
完美,不是压抑,而是平衡。打破虚伪,呈现真实,perfect.
妮娜通过伤害身体来缓解心理的焦躁,母亲是看不见还是选择了视而不见?
多吃了几年盐的大人总觉得孩子的不开心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他们忘了,因为年纪小,所以哪怕是在大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事,她们可能也无法承受。
白天鹅就像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美好是容易夭折的。
前两天台湾被誉为才女作家的林奕含自杀了,因为无法释怀的13岁被老师性侵的噩梦。一时之间,很多人唏嘘不已,事情也上了微博热搜。可是当代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忙碌和健忘,以及麻木。
因为体会不到那恶魔有多么恐怖,吞噬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所以心安理得的选择遗忘和失声。
看到这则消息和看《黑天鹅》时是一样压抑的。我找来林奕含生前唯一的作品《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才知道自己低估了人所能承受痛苦的底线。我基本处于看几页缓两口气的状态,因为实在太过压抑了。
书中诱奸思琪的老师李国华说,自尊心往往是一根伤人伤己的针,但是在这里,自尊心会缝起她的嘴。
房思琪跟妈妈说,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妈妈的回答是,这么小的年纪就这么骚。思琪不说话了,她一瞬间决定从此一辈子不说话了。于是,她活得没有任何期待,再也没有说过心里话。
为什么被性侵后不站出来?面对其他人这样的质问,她们像做错了事情一样的孩子低头说不知道,说对不起。林奕含后来解释,因为说出来了,就不仅是自己痛苦,家长也会很痛苦。
她们不是懦弱,只是太过善良,把所有伤痛与悲伤塞进自己的心里、血液里、眼睛里。
罪恶开出了花,吞噬了一个如华的生命。
李国华深谙人性的弱点,和群众一起,来了一场“社会性谋杀”。
林奕含的事情,最应该敲响的就是父母的警钟。比起物质上的富足,精神教育更重要,心理的疏导、性的教育等等,这都是妈妈应该教给女儿的。这个世界不是一面性的,将多面性告诉孩子。
这些受伤的孩子,她们不是被世界抛弃了,而是抛弃了全世界。对无法理解的亲人、朋友道歉的她们,该有多绝望。
写这篇文章的心情很沉重,一度写不下去,但是就如同电影《道士下山》中的台词所言:恶人之所以猖獗,是因为好人沉默,而沉默也是一种犯罪。我想世界欠她们一句发声。
有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关于是否会选择成为单亲妈妈,有选手表示,自己有了想生一个孩子的欲望时,会选择成为单亲妈妈。有很多人表示,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妈妈,也会犯错。但是,孩子没有理由成为试验田。身为人母,把她们带到这个世界,不是让她一生活在痛苦之中的。
若是有一日我做了母亲,我希望在母亲节这一天,能对我的女儿说:
谢谢你来到这个世界,希望你能原谅我,没有经过你的同意,就选择成为你的妈妈,把你带到这个有美好也有丑恶的世界。我会尽力做好妈妈,这不是责任,只是简单地我爱你。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