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综艺

《耳畔中国》:国货综艺,有民族魂的节目

《耳畔中国》:国货综艺,有民族魂的节目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耳畔中国》从中国民歌中获得灵感,汲取营养,潜心挖掘中国民族音乐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美民歌展现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电视荧屏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民族风,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审美,坚守和坚定文化自信,做出了积极努力。

近期,安徽卫视的民歌竞唱节目《耳畔中国》再次引发社会关注。随着节目的播出,观众的关注度和点赞数上升明显。社会普遍反映,《耳畔中国》曲目选择优美经典,选手演唱纯粹自然,为电视荧屏带来一股清新的民族风。网民也称赞《耳畔中国》是“国货综艺”“真正有民族魂的节目”。

以优美民歌展现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耳畔中国》从中国民歌中获得灵感,汲取营养,潜心挖掘中国民族音乐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美民歌展现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思想性、艺术性俱佳。进入最后十场比赛的54名歌手,充满对民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自信,字正腔圆的歌声中,散发着节目蓬勃向上的正能量。如,选手龚爽演唱的《我的祖国》赢得观众阵阵掌声。评委们动情地说,当年这首歌的演唱表现了团结一致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是呐喊的强大。今天的演唱显示出对祖国富强、山美水美的从容和自信,“跨越半个世纪后依然让人热血沸腾”。《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演唱者蓝晓宁以自己的歌声,最终赢得了“90后”同龄人的认同感,更加深了选手对中国民歌的热爱。陕南民歌非遗传承人彭光琴,以一曲高亢嘹亮的《薅秧歌》表达了对陕南文化的热爱。而她数十年如一日,常年传播陕南民歌的信念和行动更令人感叹不已。

在《耳畔中国》的舞台上,节目组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郦波教授担任“耳畔观察员”,详解每一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有趣的故事。从《诗经》到《边城》,从藏区风俗到客家文化,从沂蒙红嫂到红色电影,从小背篓延展到湘西的背篓文化……话题涵盖党史、国史、民族史,有助于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了解中国历史脉络,增强文化自信。《打起手鼓唱起歌》引发郦波讲述了一段已故作曲家施光南拒绝移民海外的往事。几十年过去了,施光南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仍让人肃然起敬。当现场选手谈到民歌“很土”时,郦波说,“土”不是真的土,土得壮阔、美得撩人。对这种土壤有理解有自信,有弘扬有发展,取其精华,就是文化自信。理直气壮、旗帜鲜明的话语,也赢得了网民的点赞。

国产影视剧插曲和革命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民歌的流传相互浸染,互为依存。可以说,《耳畔中国》唤起了人们久远的记忆。从《映山红》联想到电影《闪闪的红星》,从一个孩子最终成为革命接班人的成长经历,引申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成长与传承,革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从《情深谊长》讲到“彝海结盟”,联想到当下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包容特性和共赢理念。从《沂蒙颂》讲到革命老区对新中国事业的滋养;从《人说山西好风光》讲到劈山引水,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从《走进西藏》——电视剧《孔繁森》的主题歌声中,重温当代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节目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能够激发人们在新长征路上,鼓足干劲,奋发向上。

中国民歌深厚肥沃的土壤滋养了革命歌曲,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也提升了中国民歌的思想境界和高度,譬如,评委王黎光介绍说,《十送红军》脱胎于《送情郎》,从原歌词盼望情哥哥回家时带回几吊钱,改编成盼望红军带回革命胜利果实。《东方红》源自《骑白马》《移民歌》等陕北民歌,经过各个历史时期的整理和修改,最后形成了一首庄严的颂歌。从选手的歌曲选择和评委的讲解中,体现出中国革命对民歌创造性的转化和推陈出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民族认同感和共同的记忆。革命歌曲已经成为中国民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永远载入史册,流传下去。

为电视文化节目注入民族情怀和艺术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民歌浩如烟海。每一首中国民歌,都饱含着一个民族的情怀,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艺术追求。《耳畔中国》秉持专业精神,大胆创新,在歌曲的组织编排上,凸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时代特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民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唯有文化自信,方有大国气象。《耳畔中国》展现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民歌的迥异风格,大美中国印象令人深刻。如,《大公鸡毛腿腿》《圪梁梁》《一对对鸳鸯水上漂》等西部民歌,以渲染气氛的信天游唱法为基调,歌词朴素、曲风豪迈,表达了当地人对爱情婚姻的真挚和热烈。《呼伦贝尔大草原》《诺恩吉雅》《希日塔拉》《额吉》饱含深情地描绘出草原的美丽宽广,牧民质朴、热情、豪放的性格,善良、细腻、温婉的情感可亲可爱。云贵地区山川秀美,是一片多民族聚居的神秘土地。《对歌对到日落坡》《来治我的相思病》《小河淌水》《咕噜山歌》曲调明快、节奏自由,抒发了演唱者的山水情怀。湘鄂地区人杰地灵,《思情鬼歌》《小背篓》高亢、婉转、泼辣,俏皮可爱、悦耳动听,神奇的民歌宝地令人留连忘返。创作诞生于西藏、青海、四川藏族地区的《北京的金山上》《甘露 东边的草地上》《宁吉布拉》等歌曲,热情悠扬、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让人听了之后荡气回肠。

除了传统民歌,在《耳畔中国》的舞台上,还展示了中国唱法的新民歌,以创新促传承。其中有融入音乐剧元素的《明月千里寄相思》、摇滚唱法的《我爱你 塞北的雪》、流行风格的《在银色的月光下》,以及黄梅戏曲调的《谁料皇榜中状元》等。当然,也还有草原歌曲《天边》,苍凉中唱出了那一代人年轻时初恋的情愫,对理想的追求,苦苦奋斗的精神,以及那个时代留给人们的无奈。

《耳畔中国》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歌手,尽显他们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不俗的唱功。节目情景交融、声画合一,尽情展现了中国民歌的魅力。

用乐心匠心指导中国民歌传承创新

歌唱家阎维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歌唱家雷佳倾情加盟《耳畔中国》。他们虽为专业评审,却经常打破台上台下、评审与观察员的界线和分工,在歌曲的内涵表达、歌唱技巧等方面,给予选手全方位的鼓励支持和悉心指导。

选手龚爽演唱的《送别》,融合了流行唱法和高难度花腔唱法,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对于这种借鉴外来艺术,提高民歌艺术表现力,为大众所欣赏的改编,评委们给予了高度评价。耳畔观察员郦波详细讲解了歌词作者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创作背景和人生经历,让观众和选手对渗透着大师风范和境界的歌曲有了更多的理解。安徽姑娘陈燕妮演唱的电影《少林寺》插曲《牧羊曲》,评委们将其与影片中另一首歌曲《少林 少林》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两首歌曲相得益彰,配合巧妙,在柔美的歌声体会阳刚之气,创造了歌美人美的艺术氛围。朝鲜族选手金光炫演唱的朝鲜族民歌《船歌》和《阿里郎》,评委评价两首歌曲在三三拍与四四拍之间的转换,演唱难度很大,但选手认真领会,表现自然,很见功力。

当藏区歌手扎西尼玛纵情放歌、苗寨歌王蝶当久以独特的歌喉展现真假声的切换、几近失传的蒙古族呼麦唱法惊艳开唱,评委们呼吁学界应该更多地关注来自民间、来自生活的歌唱方式,为原生态音乐作品和民族地区歌者倾注关爱。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去采风创作。语重心长的话语,情真意切的指导,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业内人士深入反思。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安徽卫视《耳畔中国》潜心挖掘音乐素材、耐心打磨民族音乐,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耳畔中国》的成功实践,是对电视文艺理论清醒认识的自觉行动,也是节目主创团队认真贯彻执行总局部署要求,加大节目自主创新的最新成果体现,对于推动广播电视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化节目具有示范作用,有助于节目模式的自主研发与借鉴,有益于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使创作生产播出优质文化类节目蔚然成风。

tvN新综艺《我们的人生学校》宣传画报公开 14日首播

上一篇

tvN新综艺《我们的人生学校》宣传画报公开 14日首播 tvN新综艺《我们的人生学校》宣传画报公开 14日首播
《我就是演员》徐璐突发情况,演宿醉空腹狂喝酒,台上呕吐致节目暂停

下一篇

《我就是演员》徐璐突发情况,演宿醉空腹狂喝酒,台上呕吐致节目暂停 《我就是演员》徐璐突发情况,演宿醉空腹狂喝酒,台上呕吐致节目暂停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